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:
他一开始对你百般示好、热情主动,可当你真的依赖上他、放下戒备时,他却突然冷漠、疏远,甚至毫无预兆地扔掉你。
在心理学上这被称之为 “弃猫效应”。
温柔宠爱是“糖”,它比持续奖励更容易让人上瘾。
当你不断被“高糖”对待,就会释放大量多巴胺,让你产生依恋错觉。
一旦你依恋上对方,他就会突然转变态度,冷淡、消失、不回信息、不解释。
让你产生不安全感和焦虑感,变得患得患失,甘愿卑微讨好。结果是:你越被冷落,越离不开对方。
不要在某个人身上纠结太久,纠结久了,你会累、会烦、会厌、会伤心,实际上到最后,你不是跟他过不去,你是跟自己过不去。
看清真相,你越舍不得,越依赖,他就越掌控你。
他怎么对待你,你就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他:不回头、不解释、不求和。
你要断的,不只是联系,更是你的期待。
人生充满未知,面对伤害你的人,不纠缠,要“屏蔽”,真正有智慧的人,都明白“屏蔽”的力量。
戒掉对某个人的想念,让自己学会稳定地爱自己、安抚自己、陪伴自己。
你要清楚爱的本质是平等、真诚,爱别人的前提是先学会爱自己。
要有“边界感”意识,要有自己的底线,一旦对方逾越,要果断拒绝。
在人际交往中,不要过度暴露自己,要学会“藏”,制造神秘感,保留20%的未知,以此来激发对方的好奇感。
当你有所保留,对方就会忍不住想要了解你,自然会对你有更多的关注和好奇。
学会“藏”,是维护个人隐私、保护自身利益的智慧之道。
生活中,我们和不熟悉的人聊天,常常会有所保留,并对他们有所防备。
和熟悉的人聊天,由于彼此太熟悉了,常常会滔滔不绝,意犹未尽。
然而,我们每次受伤,都是来自熟悉的人。
正所谓“水深无痕,人稳不言。”所以不管和谁聊天,都要学会藏,藏不是虚伪,而是对人性的敬畏。